2016-10-14 王少波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
“十一”黄金周对于实体书店来说,越来越像是一个快要挖空的金矿。但今年实体书店在“十一”期间销售的回升,仿佛给了上述论断一个响亮的耳光。不是金矿快要被挖空,而是挖矿的方法有问题。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对20多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实体书店进行调研发现,超过半数书店在这7天里的销售同比增长。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?
2016“十一”销售数字不完全报告
持平 重庆书城:国庆节期间销售码洋约为400万。其中线下销售350万码洋,包括图书、多元品等,同比基本持平;其中多元品销售147万,同比去年的151万略有下降。线上销售码洋为50万,相比去年的2万,有大幅提升,主要由阅淘网产生增量。
3% 宁波书城:“十一”销售280万码洋左右,同比增长3%。实际上,因为去年国庆节期间有一笔团购收入,而今年则没有,因此零售实际比去年增长了20多万。1日销售最好,同比增长28万码洋、39%。
2.5% 济南市新华书店泉城路店:“十一”销售码洋160.2万,同比去年增长2.5%。
8.1% 乐清市新华书店:今年国庆期间共销售135万码洋,1号销售最好为31.1万码洋,同比增长了8.1%。
11.2% 淮南图书城:“十一”共计实现销售码洋64万元,同比增长11.2%。销售增长得益于文教类图书、少儿类图书、电教产品销售的增长。
67% 山东京广尚悦店:国庆7天的销售码洋为60万,较去年同期增长67%
5.5% 岳阳书城:今年国庆黄金周的销售码洋为26万。其中图书销售为17万,与去年同期相比,上涨了5.5%。
16.52% 北方图书城天地店:10月1~7日销售码洋为13.89万,同比去年增长16.52%。少儿类、文学类销售较好,两类分别占店内销售的17%和21%。
10% 通辽书城:“十一”期间销售码洋为11.6万,同比增长10%。
20% 福建晋江书城:国庆节期间图书销售码洋11.42万,同比去年增长20%。其中10月1日销售最好,销售3.25万码洋。
2.3% 山东书城:10月1日至7日销售同比去年增长2.3%。
1.52% 北京图书大厦:今年国庆节期间销售同比增长1.52%。书店采取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的营销形式,让整体销售范围不断扩大,同时书店又新增了部分多元化产品,使得销售呈现稳步递增趋势。
持平 杭州市新华书店庆春路购书中心:“十一”销售图书3.9万册,合计码洋124.8万,相比去年同期,下跌3200多元,基本持平。但由于去年同期有团购的因素,今年则都是以零售为主,因此零售有所上升。
持平 金华市新华书店:在10月1日至7日期间,全店POS机销售码洋为110.38万,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。销售最高的是10月1日,当天销售码洋为27.24万。
12% 南京凤凰国际书城:今年国庆节期间销售同比持平,码洋不到100万。多元销售略有增长,增幅为12%左右。
17% 太原书城:今年国庆节期间销售码洋45万,同比基本持平。其中10月1日销售最好,占比17%。
3.8% 扬州市新华书店:今年销售40多万码洋,同比下降3.8%。今年实体店零售一直在下降,实际上,国庆期间的降幅有所缓和。多元销售同比增长100%。
10.6% 外图厦门书城:销售码洋103万,同比下降10.6%。其中多元产品销售占比6.5%。
6.7% 甘肃西北书城:国庆节期间销售码洋65.65万,同比下降6.7%。
16.08% 湖南图书城:“十一”销售码洋为97.9万,比去年同期下降16.08%。10月1日当天销售最高,为23万元。
书店做好“十一”销售4技巧
技巧1
线上线下要“对流”
在O2O逐渐变成一个旧概念的当下,实体书店简单地进行线上和线下的互动已经行不通了。必须对线上和线下的功能进行深层次的融合,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销售的协作。但这一步的迈出,需要实体店足够人流量的支持。
目前,已经有不少实体书店开始尝试线上与线下的销售协作。较多实践者是在线上平台开店,与实体店销售进行互补。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易操作、成本低、风险小,缺点也十分明显,线上流量“为他人做了嫁衣”。
因此,一些实体书店开始尝试线上与线下的深层次融合发展。如重庆书城,其线上平台“阅淘网”自去年推出后不断发展壮大,据重庆书城副经理杨阳介绍,今年国庆节期间,阅淘网销售50万码洋,同比去年的2万码洋,增幅惊人。这离不开其线上与线下协同销售的模式。一方面,重庆书城在国庆节期间推出部分图书7.9折销售的活动,凭借旅游旺季大量游客的流量红利,店内人流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;另一方面,要求书店员工尽量将客流往阅淘网上引流,并配合推出在阅淘网购书享受折上9折优惠的活动,吸引了很多读者到线上购书。
为什么要将流量引到线上呢?杨阳解释说:“读者的购书习惯在改变,当人们更喜欢到网上买书时,为什么不让他们在书店自己的线上平台去买呢?比如一位进店的读者,可能以前习惯了在其他电商购书,我们通过将他引向阅淘网,就获得了线上的新客流。这样就把可能流失的客流留在了自家。”
打铁还需自身硬。杨阳提到,要想将客流留住,还需要更好的购书体验。阅淘网一方面基于重庆书城15万品种的优势,最大限度满足读者购书需求;另一方面基于本地优势提供便捷服务,如上午下单、下午送达。“一旦读者习惯了在阅淘网购书,就成为了我们的忠实买家。然后书城再通过线下的活动,吸引读者到店里,实现更多消费。”
此外,宁波书城也在今年“十一”期间进行了“线上线下同价销售”新模式的尝试。据宁波市新华书店(书城店)经理余惠珠介绍,书城在一楼设置专台陈列图书,和自家网店同价销售,折扣很低,“因为受网络冲击较大,所以书城探索了这种新的销售模式”。7天时间里,宁波书城的图书零售同比去年增长了20多万码洋,这种模式也贡献了力量。
技巧2
把握最佳营销时间
营销资源如何高效使用,是当下书店营销人最为关切的问题。“十一”有7天假期,重点的营销资源应安排在哪一天?哪几天人流最多?虽然各地有着不同的情况,但通过对20多家书店的反馈可以总结出“十一”最佳的营销时间,是在一头一尾。
游客错高峰出行,营销前置带来更多客流。杭州市新华书店庆春路购书中心、湖南图书城、济南市新华书店泉城路店、乐清市新华书店、外图厦门书城、山东书城、太原书城、郑州市新华书店、广州购书中心、岳阳书城、晋江书城等,都在“十一”首日迎来7天中的销售最高峰。如湖南图书城10月1日当天销售23万码洋;乐清市店国庆期间共销售135万码洋,1日销售就达31.1万;太原书城1日的销售占7天总销售的17%。外图厦门书城现场负责人王福来、岳阳书城负责人胡瑛、郑州市店相关负责人都认为,因为1日当天本地人选择错峰出行,尚未安排出行,因此卖场人气很旺。
在这种情况下,将营销资源前置,于“十一”前两天举办活动能够事半功倍。如庆春路购书中心在2日邀请人气博主“回忆专用小马甲” 举行新书《愿无岁月可回头》读者见面会,吸引了较多读者参与,有力地促进了销售。据庆春路购书中心经理朱恒介绍,很多粉丝早早前来排队,活动共销售图书843册、码洋3.4万,是国庆期间最大的一场活动。山东书城则通过官方微信、张贴海报、广播等方式对“黄金周”期间的活动进行宣传推广,尤其在10月1日和2日安排了较多的文化活动,吸引了大量读者来到书城参与活动。
营销后置能较少受假期影响。南京凤凰国际书城、北方图书城天地店、齐齐哈尔市新华书店等,则在假期进入尾声时迎来了销售的高峰。据了解,这是因为外出的人回归,更多人选择在本地活动,因此书店的客流增加,销售也得以上升。
值得注意的是,京东图书也在7日达到销售的最高峰。据京东商城3C事业部图书音像业务部总经理杨海峰介绍,“十一”期间京东图书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较大,其中销售额最高的是7日,“10月7日是长假最后一天,外出的人多数已经返家,在家的人开始收心准备节后的工作和生活,可以说,10月7日是长假对销售影响最弱的一天”。
技巧3
营销活动重实惠
当确定了将营销资源安排在何时之后,就要保证营销活动的切实有效了。在“十一”这个寸时寸金的时段里,打造影响力远没有实现销售来得重要。因此,不难发现大部分书店都把活动的重点放在了提供实惠、促进销售上。
优惠活动贯穿线上线下。据胡瑛介绍,因为黄金周是旅游周,岳阳书城考虑更多的是那些愿意静静窝在家里过节的读者的需求,所以,在安排活动时,主要集中在那些好玩又实惠的活动上。“首先是在微商城上进行购书双倍积分并摇奖,奖品是我们事前准备的新奇的文化用品;其次是购书送券,鼓励读者加大购书额度,满就送,多买多送。”国庆节期间,山东新华济南分公司开展了品牌活动“中国名社好书特惠月”。据介绍,该活动每月一期,每期邀1~2个出版社参加,全品种图书7.5折销售,让读者以最优惠的价格购得好书。10月为上海世纪月,世纪版图书全部7.5折,同时,新华文轩优选几百个品种在10月份开展7.5折展销。
晋江书城开展了“爱国有‘礼’有奖问答”活动,全场图书买100送20购书券、买200送50购书券,部分指定图书8折优惠。扬州市店货源管理部经理邱征远认为,打折、买赠是今年“十一”效果最好的活动,“我们店每个柜组都有活动,少儿柜组是指定名著5折销售,文教组是部分图书买二赠一。”
体验活动发挥引流作用。国庆节期间书店除了图书的促销活动以外,广购今年特别新增了多元的文化体验活动,有亲子互动、也有年轻人生活方式体验活动,内容涉及文化、美食、有趣的生活方式等。据介绍,其中最受欢迎的是“混凝土花盆DIY”“亲自自制唇膏课”,读者通过书店的微信号报名前来参加活动,这充分说明只要找对真正符合读者喜欢的活动类型,大书城也可以有自己的小情调。乐清市店也推出了“拼出精彩未来”拼插大赛、陶艺彩绘DIY、油画体验课、巧手姐姐教折纸等活动。
技巧4
多元业态是富矿
随着多元业态成为书店业务增量的重要来源,其也已经成为了书店发展的重点。“十一”期间增加的客流为书店的多元销售添了一把火,而对于“十一”期间实体店的销售来说,多元或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
调整业态,优胜劣汰。“十一”期间,南京凤凰国际书城的多元销售同比去年增长12%,据书城大零售部副经理杨蔚介绍,这是因为该店对业态进行了调整,通过优胜劣汰,将文具、眼镜、乐扣等受欢迎的种类迎进场,送走动销率低的种类。宁波书城则加大了自营板块的业务,于6月创立了“欣雨文创”,帮助自营多元产品在“十一”的销售同比增长80%;而联营则同比持平。今年国庆节期间,山东京广尚悦店的多元产品销售整体平稳,据京广传媒总经理孙唯芬介绍,创意产品、儿童手工、创意文具节日期间整体销售环比节假日小幅度增长,其中儿童手工销售较好,动手类活动仍较受小朋友欢迎。
适时丰富产品,满足读者需求。重庆书城今年国庆节期间的多元销售同比基本持平,销售额为147万元,去年则是151万元。其中,数码产品销售最好,据了解是因为iPhone7的上市带动了数码产品的销售;而电教产品如步步高点读机等,均略有增长。今年“十一”期间,该书城对多元产品线进行了丰富,比如防晒、杯子等适合游客的产品,很受欢迎。齐齐哈尔市店也于国庆节期间对二楼饮品进行了改进,7天共销售万余元。